劉奇在調研內陸口岸開放提升工作時強調:破瓶頸之困 構建內陸口岸大通關體系
舉全省之力 打造內陸雙向開放大平臺
李炳軍陪同調研
江西日報贛州訊:11月19日,圍繞內陸口岸開放提升工作,省委書記劉奇來到贛州市調研并召開座談會。他指出,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,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、APEC峰會等多個場合強調,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,只會越開越大,宣示了我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決心。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,加快內陸口岸建設,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通關一體化,著力構建以陸、水、空港為基礎,以贛州、南昌、九江為支撐的內陸口岸大通關體系,打造內陸雙向開放大平臺,逐步實現“進境與沿海同價到港、出境與沿海同價起運、通關與沿海同樣效率”的目標,為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省領導李炳軍、趙力平、吳忠瓊陪同調研并出席座談會。
贛州港是全國內陸第8個對外開放口岸,開通了19條中歐(亞)班列線路,成為全國鐵海聯運外貿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內陸港。劉奇十分關注贛州港建設,每年都前來調研指導,2017年11月,還為首列中歐蔬菜班列(贛州港-莫斯科)送行。時隔一年,他再次來到這里,看到了新景象新發展:擁有24萬噸冷庫的冷鏈產業園,成為區域生鮮產品的集散地;依托阿里巴巴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的電商平臺,150萬公斤臍橙幾天內銷售一空。劉奇為這些新成績點贊,同時要求贛州港提升標準、加強規劃,布局好空間、完善好功能。他指出,贛州港是一項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區人民深情大愛的惠民工程,是國家部委對口支援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成功范例,是江西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,我們要倍加珍惜、感恩奮進,以改革的思維、開放的視野,打造好、利用好這一平臺。
贛州綜合保稅區是我省首個綜保區,自2015年10月正式封關運行以來,已落戶保稅加工物流、跨境電商、國際貿易等各類企業47家,累計完成報關4600多單。劉奇詳細了解贛州綜保區規劃運行情況,考察了落戶企業生產情況,向企業家關切詢問營商環境好不好,還需要政府提供什么服務。他指出,口岸是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,是開放型經濟的重要支撐。要以口岸建設為龍頭,加強產業互動、基礎設施互通、服務產業互聯,不斷提升江西對外開放的效率、層次和水平。要打造一流營商環境,對標沿海發達地區,提升政府服務水平,降低企業運營成本,以開放的胸懷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江西投資興業。
劉奇在南康主持召開內陸口岸開放提升座談會,他開宗名義:江西是一個內陸省份,不靠海、不沿邊。一段時間以來,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,我們能否以陸、水、空港為基礎,打造內陸雙向開放大平臺,有效解決不靠海、不沿邊,對外交易運輸和貿易服務成本高、效率低等瓶頸問題,逐步實現“進境與沿海同價到港、出境與沿海同價起運、通關與沿海同樣效率”的目標,以此來營造良好的對外營商環境,為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創造條件。
劉奇提出的思考引發與會同志的廣泛共鳴,省發改委、南昌海關、省商務廳、省交通運輸廳、中國鐵路南昌局公司、省機場集團、省財政廳、省稅務局等部門負責同志著眼全省大開放格局,立足本職工作,談現象、說問題、析原因、提建議。劉奇聽得仔細、問得具體,與大家交流互動,一起深入探討,現場氣氛活躍。劉奇指出,要舉全省之力,著力破解內陸口岸開放提升瓶頸問題。要以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為引領,加強口岸平臺集疏運和支點門戶開放通道建設,打造口岸集群和樞紐口岸,建設港口集疏運體系,構建與全面對外開放相適應的口岸開放格局。要以消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,積極申建功能性口岸,加快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,統籌推進全省口岸平臺功能建設,不斷完善口岸平臺功能。要大力發展口岸物流服務業,加快提升口岸產業,依托口岸擴大進出口規模,打造集綜合加工、商貿流通、現代物流等于一體的口岸經濟增長極,著力發展壯大口岸經濟。要加快推進智慧口岸建設,優化簡化通關流程,切實降低通關成本,努力打造“四最”營商環境,讓江西企業能夠同沿海企業一樣,同步享受全球低成本資源和低成本服務。
來源:江西日報